首页 · 新闻资讯 · 家长须知 新闻资讯
实例分享 高考失利到美国学医
发布时间:2019-12-02 作者:M0n$ter_chic 来源:M0n$ter_chic
 “十年前,17岁的我来到异国他乡,成为小留大军的一员,十年后,我成为美国最顶尖的医院的住院医。这十年,我只明白一件事,人生没有捷径。每一段看起来毫不费力,鲜花着锦的人生后面,支撑它的可能是数不尽的点灯熬油,拼尽全力的时光。”
90后辣妈亲述留学经历:
2007年,我高考失利了,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第一次面临如此重要的抉择:是按部就班上一所普通的大学,放弃自己学医的梦想,还是曲线救国自费留学?
选择前者,我不甘心,学医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高考失利基本意味着被国内一流的医科大拒之门外;选择后者,则会花光父母半辈子的积蓄。但我有世界上最好的父母,在我彷徨犹豫时支撑我,给我所有我需要的支持。
目标虽然明确了,去美国读书当医生,然而这一路并非鲜花着锦,而是充满了泥泞,挫折,失败。
比如签证两次失利,我终于抓住的最后的机会在开学前签过。比如初来美国上大学,虽然我的英语水平在考卷上很好,让我跳过ELS课程直接读了大学课程,可是上课还是一句也听不懂。
其实更多的挫败和打击我现在都记忆模糊了,但是我始终记得杨绛先生所说的那句话:“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温柔以待每一个人,只有不管遇到什么苦难都坚强面对, 从不轻言放弃,才可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那一天。
在美国的第一个学期,我报读了微积分和美国经济学历史这些很难的课程,但完全听不懂。我便每天录下老师上课的声音, 再回家反复听和查字典,还把录音拿给还在上初中的ABC表妹帮我翻译,一有时间就抓住班上认识的美国同学帮我补习。
学期结束时,我居然除了一门课是B+其他全部拿了A,也是因为第一个学期的成绩让我知道努力就会有结果,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熟悉了美国环境,也能保持很好的成绩之后,我开始研究如何在美国读医,这时我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怎样一条艰难的长路。
首先,大学毕业后才能申请医学院。这其中要求大学成绩要好,GPA必须是3.5以上,重修这种事儿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同时对课外活动也有严格要求,比如在申请医学院之前的四年,每年至少要做100个小时的社工服务,还要有参加社团活动和组织能力的经验,在申请之前必须有病人接触和跟医生见习的经验等等。
不仅如此,大部分医学院还需要有科研经验,最好是有发表的论文。
了解这些后,我正式开始了忙碌的大学生活。
每个周末我都会参加各种义工活动。做过家政义工, 做过医院急诊室义工,做过儿科诊所的义工......总之项目越多时间越长越好。我的大学生活,周末基本全都用在义工上,根本没有时间像其他学生一样参加各种派对和社交活动。
此外,我也加入了各种社团,做了中小学生辅导中心负责人,国际学生的指导老师。因为我加入了大学的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毕业需要发表一篇研究论文, 我就找了专业相关的生物化学实验室,科研和需要的论文就一起完成了。写完毕业论文后,机缘巧合我开始转做神经学研究,正是这样深入的接触使我发现了对神经科学的热爱, 以至于最后成为了一名神经科医生。
前面说到医学院需要有接触病人的经验,所以在大学暑假时,我又选修了护士助理的课,继而考证去做护士助理。这是我做过最脏最累的工作,每星期工作20到36个小时,每天12小时的工作除了帮病人检查生命体征之外,就是当全职护工,倒尿袋,换尿布或者洗澡喂饭,种种辛苦换回来的是病人的感激与真诚的微笑。
这段深入医院一线的经历虽然辛苦,但是值得,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梦想并不是冰冷的两个字,它有温度,它很严肃,它督促我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去实现它。
在学习大学课程的同时,最后一年我也开始了紧张的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的学习。没钱买书报班,就在图书馆借书,每天放学之后以及周末有空就学。后来因为护士助理的工作没有足够时间学习,我就把工作时间换成夜班,这样早上回家后睡两个小时再学。
申请医学院时,因为经验不足,申请的时间非常晚,这样错过了很多好学校的申请时间,最后只能选择了很一般的医学院。也是在申请医学院的这一年, 我怀孕了,后面几个月基本都是挺着大肚子往返于各个学校面试。
2013年,我以GPA 3.85的成绩加上发表的生物化学科专业论文毕业,获得了荣誉学位,同时开始了我医学院的生涯。
医学院7月29号开学,当时我已怀孕了9个月,女儿的预产期是27号。美国虽然没有坐月子的习惯,可是我的医生还是觉得生完孩子身体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恢复。
因为不愿意再等一年,于是我和老公最后决定20号的时候做催产,让女儿提前出生,坐完一个星期月子,然后立刻搬家去医学院所在的城市。在生完孩子的第10天,我开始了医学院的紧张学习,因为不想再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我贷款支付了高额学费。
虽然我本科学的是生物化学,但医学院课程之重,绝不是浪得虚名,美国大学虽然也紧张,但是对比起医学院的课程安排,简直是小儿科。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5点,中午只有一个小时休息,课程表上满满的大课小课,而且每节课压缩了很多内容,总是感觉上节课的内容还没听懂,下节课又来了。
每天回家累的要死,想把当天学的东西复习一下,却因为内容太多根本看不完,这样一来很多学的内容都是一拖再拖,只能等到周末使劲补上。
更恐怖的是解剖课,除了教室上课,还有每星期3次,每次4个小时在实验室解剖大体。从上学第一天,我们一组四个人就被分了一个完整的大体,然后在第一年结束要完成它的全部解剖。所以医学院的第一年我们整天就浸泡在福尔马林的味道里不停的用刀,剪刀,镊子一点一点的分割它。
而有孩子的人都知道,有了小婴儿总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不时就要请假去带她看医生,初为人母又经常因为一点小事紧张得要命。母乳喂养是我给宝贝的坚持,定时泵奶哺乳限制了我很多的时间。
母乳的这段时间,虽然幸福,但是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落后了同班同学很多,没有时间学习睡觉,没有坐月子,身体很不舒服,还要担心刚出生的女儿。
刚上学第一个月基本上每晚都哭好久,已经拼了命地在学,可是开学后的第一个综合考试我还是考得非常烂,每一门都是刚刚及格,解剖课干脆直接没及格!再这样下去我很可能会被退学,每天都在担心学校要找我谈话,见到老师都是绕着走,同学们整天参加聚会,而我因为家里很多事情从来都没有去过。
我感觉自己要崩溃了,再这样下去肯定要得抑郁症了。不行,我得改变。第一件事是先进行自我诊断,思考我到底为什么没有做好,然后重新调整学习方案。
第二次考试时,我进步了很多。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带娃不再手忙脚乱,也慢慢地开始适应医学院的节奏。在期末时,成绩终于追了上去,除了生化是B以外,其他课程居然都拿了A,连我一开始没有过的解剖课最后综合也得了93%。一切的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我并不比别人差。
第一个学期结束时,我在138个人里排29名,这算个不差的结束了,但是要想在这个行业做到顶尖水平,远远不够。
第二个学期学习神经科学, 是大家公认医学院里最难的课程。可正是这门课让我发现自己有多么喜欢大脑的神奇,这门课也让我最终选择了自己的专业走向:我想要当一名神经科医生。学期结束,这门最难的课我居然得了96%,同时再次排名,我变成了第10名。
到了医学院第二年,女儿已经不需要母乳喂养,我也轻松了很多。而且经过了一年的历练,我的学习方法也更成熟,知道如何分配和管理有限的时间,知道哪一门需要重点学习。同时,我也顺利申请成为助教,教一年级学生课程,教学相长,通过教别人我能把之前的东西理解的更好。
第二年的课程是病理,药理和诊断。虽然第二年课程很难,可是内容都更加贴近实际,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病人。在学期结束时,我成了全班第6名。
如果说医学院的考试很变态,3天前学的东西,3天后就要求全部要记住、理解,然后在考试中出现。医生执照考试更加严苛,是这个星球最惨烈的考试之一。
- 上一篇:如何挑选合适的留学机构
- 下一篇: 宾州好高中 杰曼镇友谊中学